作为京剧梅派传人梅葆玖的大弟子,台湾京剧艺术家魏海敏不仅在戏剧舞台上呈现了杨贵妃、穆桂英等梅派剧目的经典女性角色,也在新编戏剧中塑造出改编自希腊古典悲剧《美狄亚》的楼兰女,乃至传统观念中的“坏女人”——如《金锁记》的曹七巧。
从梅派“非仙即后”、高雅纯真的女性角色,到跨越文化、个性迥异的多元女性,中新社“东西问”近日就此独家专访魏海敏,探讨东西、古今戏剧审美中不同的女性之美。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作为梅派传人,您认为梅兰芳大师如何演绎出中国古典审美中的女性?为何能给人高雅纯真的感受?
魏海敏:2021年,我创作独角戏《千年舞台》时,特别以梅兰芳大师《太真外传》中的杨贵妃与《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两个角色来表达我在梅派艺术中观察到的、梅大师所创角色的特色。
梅兰芳大师生于清末,但真正发光是在民国时期,京剧已不再是清宫皇室的禁脔,而是直接立基于普通观众了。整个社会求新求变,有种不同于旧时代的开放性。过往旦角在京剧中多为边配,但在梅兰芳为首的艺术家的创造下,旦成为戏剧的主角。而男旦,由男扮女那脱胎换骨的神秘感,创造了审美的距离和风格化的空间。
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展出的梅兰芳贵妃醉酒造型蜡像。熊然 摄上个世纪20年代,娱乐还没有那么多元,但已有了唱片,使京剧黄金期的创作得以流传。1927年,梅兰芳大师以《太真外传》,在《顺天时报》举办的评比中获选为四大名旦之一。这出戏光在选材上就非常大胆,例如华清赐浴一场,这样“洗澡”的情节,梅兰芳大师竟有办法将之细腻地铺陈演绎为重点场次。梅大师以完全创新的唱腔,细细地铺陈了贵妃的羞涩情态;华清池水汽氤氲的氛围,将一个绝代美人给后人的想像空间完全展现。梅兰芳大师是男性,他以素裙子和白纱象征了贵妃的裸体,将之完全升华成一种视觉的美感,满足了观众的遐想。一段《听宫娥》,唱腔婉转动听,将“色”给雅化了,创造出一种高雅雍容的风情万种,令人感到角色的冰肌玉骨,一种骨子里的洁白干净。
这种对角色干净本色的呈现,一直到梅兰芳大师的压卷之作《穆桂英挂帅》,依然鲜明。时至1959年,梅兰芳已经许久没有创作,他从河南梆子戏中取材,将被朝廷冷落多年的老年穆桂英要不要在国家有难时重掌帅印的心情,转换为极为经典的《捧印》一场。穆桂英在佘太君的劝解下,理解到当回归初心、只问自己能为国家做什么,过往朝廷的冷遇抑或二十多年没上战场,都不再是问题。不可思议的是,梅大师并不直接以语言表达这心境的跃升与转化,而是从《姜维观阵》中吸取灵感,以哑剧的方式表演,纯粹以舞蹈来说明穆桂英的思虑。
2004年,梅派名家梅葆玖(梅兰芳幼子)和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右)同台表演《穆桂英挂帅》。江建华 摄当穆桂英最终唱出“难道说我无有为国为民一片忠心”时,角色澄明干净的心志有难以言说的动人力量。这份纯净的琉璃心,梅大师毕生都保有,也反映在他创造的角色上。很幸运的是,《穆桂英挂帅》成为我演出最多的梅派剧目,我也渴望尽到自己那一份纯粹。
中新社记者:沉潜于戏曲这项中国古典表演艺术多年,您如何理解中国古典审美中的女性之美?其与西方戏剧中对女性的塑造和审美有何不同?
魏海敏:戏曲对演员有全面性的要求,而不似西方古典表演艺术已划分为歌剧、芭蕾等,分别以声音与肢体的极致来塑造人物。中国戏曲中的女性,不可能单靠甜美的嗓音就能满足观众,还必须有视觉形体上的美感,要有婀娜多姿的身段。仿佛中国人不相信人是有限制的,对戏曲演员美的要求不仅全面还是全能的。一切唯美是从。
参观者在北京梅兰芳纪念馆观看“剑舞流芳——梅兰芳经典名剧《霸王别姬》创排100周年专题展”。田雨昊 摄此外,我有一个很强烈的体会是,东西方对女性“性感”的认识很不一样。我曾经排过一出《艳后和她的小丑们》,讲埃及艳后的故事。埃及艳后在西方故事里是一个非常美艳也非常有智慧的女性帝王。我演这个角色时感到,西方语境中女性的“性感”,其实散发在这个女性的所有面相中,譬如她的说话、动作。在东方人看来,这可能叫做“卖弄”风情,但西方人对身体散发的性感,似乎看作一件很自然的事。这个性感不是贬义词,是褒义词,是可以在女性身上看到的一种风情。
而在中国,虽然古语说“食色性也”,但我们在各个朝代里,为了杜绝男女之间关系的紊乱,似乎始终将“性感”视为“不允许发生”的,尤其在戏剧当中。虽然历代诗词里还是可以看到对风月场所女子风情的描绘,但正常人家里面好像绝对不可以谈论这个,我想这是中西很不一样的地方。
我从梅兰芳大师的戏里理解到的女性美,则在于其举手投足间令人如沐春风。比如梅葆玖老师一直跟我说,虞姬的美在于她在项羽眼中的美,即便项羽落魄,她依然笑脸相迎,这种包容、宽厚与温柔才是让项羽觉得迷人的地方。这大概就是不同文化之下美感的呈现。
2008年,京剧大师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左)访问台湾,在台北科技大学演讲时,应戏迷要求表演《霸王别姬》片段,其台湾女弟子魏海敏(右)作陪并在一旁认真学习揣摩。耿军 摄中新社记者:您近年饰演的新编戏曲角色中,有“麦克白夫人”“楼兰女”,也有“王熙凤”“曹七巧”,她们都是个性非常强烈、甚至扭曲或狠毒的角色,完全不同于传统戏曲中常见的善良、大方、温婉的女性人物。这种演绎体验是否也给您带来过冲击和矛盾?
魏海敏:这些女性角色,传统的说法是“坏女人”,于我则更近于有个性的女人。
首演于1993年、改编自古希腊悲剧美狄亚的《楼兰女》,是我数十年来一再搬演的新创剧目。在我年轻、刚接演此角色时,也曾怀疑过,为什么要对观众展示一个杀死儿女的灰暗心灵?后来越演越感到,每个人的内心都曾有伤恸,有感到被辜负离弃的那一面。或许观众不可能做出美狄亚式的报复,但却可以在观剧的历程中,将自己受伤的部分,借由角色得到情感的宣泄和升华。
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金锁记》,是我打磨最多的一出戏。曹七巧一方面被命运所掌握,也有一部分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她又没有能力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为了立体呈现七巧从年轻到老、最后扭曲变态的心境,我为她的个性做了几种设计。她家里原是开麻油铺的,只有兄嫂,心高气傲也颇善交际。面临婚姻,七巧毅然选择高门,却没料到正房二奶奶的头衔换来的是一生的幻灭。对此七巧总以伶牙俐齿还击,她绝不服输,一切不顺意都是旁人错,不肯认命。
魏海敏(右)在京剧《金锁记》中饰演曹七巧。张丽君 摄站在曹七巧的角度,她对儿女的控制完全说得通,也是出于善意。当我把这些心理全盘分析透彻,再来创造角色时,分寸就相对好拿捏了。后来有非常多人告诉我,在我演的曹七巧身上,看到自己妈妈的样子。太多母亲一辈子紧抓着儿女,把一生的怨尤以爱之名强行放在下一代身上了。
我深刻地感到,此生每一个难解的关系背后,都有必须学习的功课。戏剧是我的导师,教导我如何度过人生;只要专注,就会得到对于生命新的理解。
中新社记者:在您看来,探索塑造更多元的女性角色为何如此重要?
魏海敏:在梅兰芳大师的时代,男性的距离,使他能在艺术手法上,以风格化的方式创造出许多极美的女性。四大名旦各有不同的声音、形象,塑造的角色人物也不同,因此在性别转换之时就可以建立风格。而女性演员打扮、表演起来,声音、身段其实比较雷同,再谈形象风格的建立,其实已不大有空间了。我身为女性,独有的是真实的女性生命经验与现代的处境,也使得我更长于人性的剖析。我们这个时代的演员,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对女性内在的挖掘,如何把女性的各种精神层面挖掘出来。戏剧是跟着时代走的,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生命经验,身为演员,我得想想这个时代的观众需要的是什么,人又有什么新的面貌。
2018年,“魏海敏她和她们”特展在台湾戏曲中心举行。特展以魏海敏在戏曲角色上的多样面貌为主题,展现这位“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百变青衣。图为魏海敏在特展上。张宇 摄我感到,时至今日,仿佛女性所受的限制减少了,但真正要理解女性的内在,还是有很多空间,女性还是有很多被误解的地方,也还是有很多女性被禁锢、被漠视。很多对女性的评价都是简化的。而这个世界需要阴阳协调的能量,才能创造出和平美好的社会。当然,所谓阴性能量也并不单指女性的力量,它指的是人类之中包容、慈悲、温柔的力量。
2007年,台湾梅派传人魏海敏与师傅梅葆玖联手,同台演出梅派经典名段《贵妃醉酒》。杨婀娜 摄我自己的生命经验也成为演出戏剧的养分。我早年生长在一个世俗意义上并不特别美满的家庭,到了大约五十岁前后,我越来越觉得戏剧是一种“镜像”。很多女性角色所做的生命抉择,可能是观众想做而做不到的,角色却替她们做到了。演员本质上是情感的疗愈者,创造了一段历程,使观众得以一起经验。经验带来认识,多认识女性的内在,才能带来了解与和解。(完)
受访者简介:
魏海敏,国际知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派传人,国光剧团领衔主演。幼年受教于周铭新,及长受教于秦慧芬,毕业后受教于陈永玲、童芷苓。1991年拜入梅门,为梅葆玖先生首位入室弟子。魏海敏的传统底蕴深厚,深得梅派精髓,擅长刻画与演绎不同角色,所扮演的舞台人物跨越流派、穿梭古今,备受全球各地戏迷与表演艺术界的肯定。擅演《穆桂英挂帅》《贵妃醉酒》《白蛇传》《凤还巢》《霸王别姬》等梅派经典戏。
魏海敏不仅专擅古典剧目,亦开创当代戏曲表演典范。包括:“当代传奇剧场”《欲望城国》《楼兰女》;“国光剧团”《王熙凤大闹宁国府》《金锁记》《快雪时晴》《孟小冬》《十八罗汉图》等。2009年与国际知名导演Robert Wilson合作《欧兰朵》;2011年主演白先勇改编话剧《游园惊梦》;2021年发表《千年舞台,我却没怎么活过》。
帮苏贞昌转移焦点,替蔡英文推卸责任,民进党追杀“煎尾吴郭鱼”******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张若】民进党败选后价值错乱,一边大肆追杀说真话的绿营人士,一边帮所谓的“中生代四公子”抢位子。结果打败仗的变成“公子”,说真话的反倒成了“匪寇”,揭穿真相的人要替败选的人扛责任,难道这就是蔡英文当局的“谦卑检讨”? “煎尾吴郭鱼”指的是谁 民进党去年11月26日“九合一”败选后持续找“战犯”,从原本的前新竹市长林智坚造成“一尸多命”、英系操盘手打乱初选规则以及民进党秘书长林锡耀等人放任网军肆虐,不到两个月时间却变了调,“战犯”变成了讲真话的“煎尾吴郭鱼”,民进党不仅对他们恨之入骨,而且扬言追杀。 “煎尾吴郭鱼”是台湾网友把5个人的名字谐音结合在一起的戏称。其中“煎”指的是台北市议员王世坚。王世坚1960年1月出生,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硕士,1998—2005年任台北市议员,后来担任第六届“立委”,2010年回任台北市议员至今。“尾”指民进党“立委”何志伟。他1982年5月出生在美国, 美国南加州大学公共行政硕士,2010年主动放弃美国籍,2018年开始进军“立法院”。“吴”是美丽岛电子报董事长吴子嘉,1953年出生,前民进党美丽岛系资深党员,曾任环球电视董事长、“中国钢铁公司”董事等,2019年2月被民进党台北市党部决议应开除党籍,2021年10月被正式开除党籍。“郭”是前民进党“立委”郭正亮,出生于1961年6月,台湾大学毕业后又取得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98年在民进党举办的“中国政策大辩论”中以主张“西进”一战成名。“鱼”指的是民进党“立委”高嘉瑜。高嘉瑜出生于1980年10月,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2010—2020年连续当选台北市议会议员,2020年当选“立委”。2021年,她因遭前男友家暴而在岛内引发关注。 这些人的安全引担忧 民进党败选前后,这5个人要求反省的声音很大。比如高嘉瑜一直对民进党的前途表示忧虑,选前针对林智坚论文抄袭事件预言“一尸五命”,结果一语成谶,激起不少泛绿支持者的愤怒。王世坚批评“行政院长”苏贞昌最为猛烈,甚至拿袁世凯加以讽刺,对林智坚也是不断开炮。林智坚任内兴建的新竹棒球场被爆涉及倾倒废土后,王世坚12日再度开炮,要求现任民众党籍新竹市长高虹安循序渐进开挖棒球场,找出林智坚的罪证。他大骂林智坚是“草包,该被收押”。不少网友留言说,他的建议对林来说简直就是“一刀毙命”。王世坚同时向林的论文指导教授、台“国安局长”陈明通喊话称,应该知所进退。 国民党前“立委”蔡正元直言,“林智坚该被收押”这句话,绝对让很多民进党人气昏,因为蔡英文相当照顾林智坚。王世坚到现在这个地步,已经为他的良心付出了很大代价,不仅没机会挑战“立委”,在民进党内也没前途了,他对王世坚的生命安全“感到高度忧虑”。 吴子嘉和郭正亮经常在媒体上放炮,比如去年12月民进党派前桃园市长郑文灿担任检讨小组召集人后,吴子嘉表示,郑文灿刚被台大撤销硕士学位,现在却要来检讨民进党败选原因,“由这种人品和道德的人来负责,只会让民进党未来复兴的机会越来越渺茫”。1月11日,他又批评陈明通完蛋了,“台大有很多校友会发动攻势、继续攻打陈明通,结果他会很惨”。郭正亮也经常唱衰民进党,何志伟则直指民进党应检讨与黑道的关系,终结“黑金”。 这些日子,民进党不检讨自身,却不断追杀讲真话的人。据《联合报》14日报道,赖清德日前在台北举行政见发表会,高嘉瑜从一进场就遭炮轰,被嘘“下台”“背骨”(背叛),要求赖清德开除高嘉瑜和王世坚的党籍。有党员大喊,“不开除高嘉瑜,不知道你赖清德选这个党主席干嘛?”何志伟也被绿营支持者质疑称,“谁都可以喊除黑金,就你们家红顶商人不行”。还有人对赖清德喊话:“你要不要处理?要不要杀这些人?这个人要不要杀?何志伟要不要杀?” 阻止不了民意反击 高嘉瑜事后坦言被当时的场面震惊了,她16日在脸书晒出“烂鞋照”,4个球鞋不仅鞋身陈旧,鞋底更已脱落甚至全烂,高则对着鞋大喊“真的哀莫大于心死”。有人认为高是意有所指,恐与近期绿营批斗有关,直呼她应该断舍离。 前桃园市议员王浩宇14日在脸书称,王世坚父亲王明德就读台大期间参与读书会,为追女生将禁书送出,结果对方随意乱丢被查获,王明德咬出同学,“最后同学都死了,只有出卖大家的飞黄腾达”。郭正亮16日评论称,跟人吵架吵不赢,去扯别人爸爸,更何况还搞错,“这表示你实在太差了!” 媒体人张禹宣16日分析称,王世坚等人从头到尾的诉求就是“倒苏”、要求蔡英文检讨,攻击5人的侧翼网军的目的就是要“检讨挞伐苏贞昌的声音”,同时极力护航苏贞昌和蔡英文。“立委”王鸿薇称,若民进党自我检讨时仍不愿倾听民众意见,代表没有真正改革和反省。一向亲绿的网红“馆长”陈之汉痛批民进党,做坏事的没事,却欺负王世坚、何志伟、高嘉瑜,不知廉耻。退休大学教授林保淳撰文称,赖清德日前表示,“民进党存在目的只有一项‘为台湾打拼’,如果没有这种决心、没这种觉悟的人,请早点离开”,王世坚、高嘉瑜等人恐怕岌岌可危,虽然未必会被开除党籍,但“留党察看”是一定免不了的。 据中时电子报16日报道,一份最新民调询问“谁是民进党的最大战犯”,结果有93%的受访民众认为是“民进党自己的所作所为”。联合新闻网评论称,在追杀“煎尾吴郭鱼”的同时,民进党高层正积极帮卸任或败选的郑文灿、前“交通部长”林佳龙、前基隆市长林右昌、前屏东县长潘孟安所谓的“中生代四公子”找位子,分别内定出任“行政院副院长”“总统府秘书长”“交通部长”和“内政部长”,但在这4人手中,民进党败掉桃园、新北、基隆,连原本胜券在握的屏东也赢得极其难看,“公子”称号实在刺耳。文章说,民进党被侧翼、深绿牵着鼻子走,就可以假装“黑金”“论文门”都不存在吗?中时电子报称,蔡英文不准他人批判,但阻止不了民意反击,而苏贞昌的施政不得民心,“蔡苏体制”的崩解终将是必然而非偶然。 (环球时报)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